本报记者 张廷
昔日停放居民电动自行车的旧平房,经过装修改造焕然一新——一个既有食堂、理发店,又有中医诊所和粮油超市的便民服务中心呈现在大家面前,受到潞州区淮海七号院居民纷纷点赞。
“为了给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吃饭、理发、购物的场所,今年6月,在区民政局的帮助和支持下,社区将这里修缮一新。现在这个幸福食堂每天的饭菜很丰富,也很适合大家伙儿的口味。”在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的幸福食堂里,社区负责人一边看着展示菜单,一边介绍,“我们每天在业主群更新菜单,透明实惠。60岁以上的老人花几元钱就能吃饱。采购食材有专人监督质量和价格,让大家吃得放心。”
从“没人管”到“共同治”,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以“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理念,以党建引领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谈到以往的小区管理,在居民眼里只有三个字“没人管”。随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小区内很多问题浮出水面:居民有事找物业,物业以收不上物业费为由,各种推诿。久而久之,居民和物业的矛盾增多,小区一度陷入管理难的窘境。
为此,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发动党员力量搭建多元解纷平台,推出由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五方会谈”机制,全力打造幸福和谐美好社区。
“群众的事再难也会管。事关群众生活的大事,我们都会采用‘五方会谈’的方式解决,找到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方案,确保公开透明,才能获得居民的支持。小区改水改电、更换供热管道、加装电梯、修建停车棚等,我们都是通过‘五方会谈’的方式解决,确保群众知情满意。”社区负责人说。
“五方会谈”方式的形成和多元解纷平台机制的建立为社区和谐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0%,物业收费率达到93%,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提升到97%,每一件每一桩矛盾纠纷处理的背后都有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如今的淮海社区,群众有事找社区,社区一心为群众,已经形成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