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潞州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围绕“步行15分钟能办事、能就医、能吃饭、能休闲”目标,持续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上午11时,东街街道和平社区幸福食堂内饭菜飘香,工作人员正贴心地为居民打菜盛饭。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桌前,边吃饭边轻声闲谈,食堂里满是温暖的“烟火气”。
为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凑合的问题,潞州区在全区多个人口密集社区布局一批标准化社区食堂,并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推出专属优惠政策,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便宜实惠的热乎饭。作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配套项目,社区食堂在满足周边小区老年人就餐的同时,也促进社区消费微循环。
吃饭问题解决了,医疗服务也“搬”到了居民家门口。为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潞州区在居民“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区域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提供日常诊疗服务,还将慢性病诊疗、用药指导纳入常规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除了“食”和“医”,居民日常的“小需求”在社区门口也能轻松满足。潞州区紧紧围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多项便民服务。在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缝补衣物服务,同时为各社区配齐各类便民服务工具箱,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这些由社区提供的“小修小补”服务,赢得了居民的称赞。
如今,居民走出家门15分钟内即可满足餐饮、医疗、“小修小补”等多元化需求,“小需求不出社区,大服务不超一刻钟”已成为现实。
近年来,潞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聚焦居民实际需求全力拓展业态类型。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至10分钟范围内打造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保障业态”,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体娱乐、健康养生等品质业态,即搭建智慧养老平台、推广适老化智能设备,为居家老人安全保驾护航;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打造社区托育点,实现“家门口托育”,破解育儿难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口袋公园,并在街边公园、城市绿地等场所增设休闲健身装置、健身步道和小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需求,全力打造涵盖教育医疗、老幼看护、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居民带来触手可及的便利。
·李海钰 岳璐艺·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