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潞州区耕耘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粉碎后的玉米秸秆随着翻转犁均匀混入土层,湿润的泥土裹挟着秸秆碎屑,散发出清新的泥土芬芳。为精准测量作业深度和面积,每台农机均加装了智能化作业监测终端系统,大幅提升了作业精准度和效率。
玉米收获后,秸秆处置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潞州区持续推广秸秆精细还田技术,将昔日的“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滋养土壤的“营养餐”,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子。
秸秆还田不仅是抢抓农时的务实之举,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以往大规模种植玉米、小麦后,秸秆处理费时费力,如今通过深翻还田技术,不仅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有效破坏病虫害生存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量,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近年来,潞州区将秸秆科学还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支撑+服务保障”,普及秸秆还田益处,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同时,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协调解决农机调度、作业补贴等实际问题,切实提升农户和合作社参与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杜云孙鸣)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