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涛 朱海云
直播镜头前,红紫黄三色系的番茄原汁在聚光灯下流转着诱人光泽。
“这三瓶非浓缩100%番茄原汁,不仅是我们的明星产品,更是今年咱们旱地西红柿打出的一张‘王炸’名片。”9月15日,田园甄选(山西)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总经理牛劭妮正手持国际有机认证证书,向大家展示着该公司产品与美国企业Costco中国分店的签约合同。
传统农产品贴上有机认证与全球零售巨头的双重标签,壶关旱地西红柿已实现从普通“大路菜”到“高端货架”的跃迁。
智慧“把脉”
农田由“望天收”到“科技养”
在太行山干石山区,壶关县缺水。然而,旱地西红柿产业却成为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解的奇迹。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足、无霜期长等自然禀赋,让旱地西红柿的糖酸比达到黄金比例,果肉沙糯绵甜,被誉为“干石山上的绿色珍馐”。
8月,正值丰收。走进位于壶关县晋庄镇东山后村300多亩的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西红柿植株整齐排列,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一串串鲜红的西红柿挂满藤蔓,圆润饱满、色泽鲜艳。
在这里,旱地西红柿采用高垄单行宽行窄株防雹网+银黑地膜双覆盖栽培技术,不仅化解了冰雹与鸟害的威胁,更通过垄沟排水设计和膜下滴灌系统将旱涝不定的气候劣势转化为可控优势。
而在看不见的地下,一场“改土沃土”的持久战支撑着旱地西红柿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我们最有名的‘壶柿一号’品种。”现场摘下一颗西红柿掰开后,牛劭妮说:“当时,为解决产品品种单一问题,我们带领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大胆探索,引入国外优质菌种,利用微生物农作法,改良土壤结构,成功培育出这一品种。”凭借绵沙甘甜的口感,公司旗下的“峡谷山珍”旱地西红柿原汁酱、“壶柿一号”西红柿酱曾在2021年和2023年两度斩获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
“要做出真正高品质的有机旱地西红柿原汁,必须从源头抓起。”多年来,牛劭妮团队坚持选用超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节水滴灌技术等,实现了旱地西红柿在整个生育期化肥和农药的“零使用”,颠覆传统生产模式,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从“绿色、有机、低碳”理念的坚定践行,到“特、优、强”发展方向的精准锚定;从有机旱作农业模式的深耕细作,到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增产增收硕果……牛劭妮带领团队聚焦市场导向、科技赋能,以“科创+”“智慧+”,为现代农业“培土施肥”,成效显著。
品牌“赋能”
产品从一种菜到多样化
干石山里长出“绿色珍馐”,还要通过延链补链,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而壶关旱地西红柿季节性强、不易储存,加之每年又是集中上市、品种撞车,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帮助柿农走出困境,让当地的好产品能够走向更大的市场,牛劭妮带领公司团队奔波于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考察多种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线后,最终决定把旱地西红柿打造为旱地西红柿原汁。
“为增加市场影响力,我们建立起一支懂客户需求、懂用户体验、懂设计文案、懂互联网营销的专业运营团队,对旱地西红柿原汁进行包装,并与多家互联网平台建立长期合作,构建起‘线上+线下’的新型推广模式。”她说,近年来,公司还通过“定向种植合作+专业技术指导+回购包销”模式,发展订单种植,辐射带动周边村庄500余人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如今,站在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库房和日加工5万斤的自动化流水线旁,牛劭妮与团队成员的信心愈发坚定。经过多年深耕,公司旗下的旱地西红柿原汁年均销量超800万瓶,不仅成为壶关县的农业“金名片”,更成功打通了Costco在国内7家线下分店的零售渠道,实现了从传统“大路菜”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华丽转型。
良方“加持”
产业从“小散弱”到“特优强”
来到有“西红柿小镇”之称的壶关县店上镇,盛夏的山野间,旱地西红柿植株在松软肥沃的腐殖质土壤中拔节生长,膨大的根茎正在饱吸营养。
在当地,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到产品加工、购销存储等环节,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壶关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优质旱地西红柿出品源头保驾护航,实现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说话间,牛劭妮的手机响起——北京市密云区极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来电,急切询问店上镇西韩村水果西红柿产业园的最新建设进展。
“这是我们今年对接的另一个项目,11月份即将投入生产。”放下手机,牛劭妮补充道,依托北京密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农业科创中心,该项目拥有温室自动化气候控制、水肥一体化、智能劳动力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二氧化碳增施等核心技术优势,将实现从播种、管理到采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精准化管理。
“这18座智慧生态大棚投产后,不仅可以提升30%以上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还将立足农文旅深度融合,把农田打造为景区,并提供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科技展示、田园体验的三维联动。”该项目负责人郭宇飞说。
从“一株苗”长成“一条链”,如今在壶关县,越来越多的乡村从“土里刨食”变为在“链上拾金”。在这里,从品种选育的源头创新到万亩种植基地的规模效应,从智能化加工车间的标准化生产到品牌化销售的价值提升……壶关旱地西红柿用科技赋能贯穿全链条、市场导向衔接各环节,构建起工厂化育苗-订单式种植-标准化加工-高端化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以“链式思维”激活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从土特产升级为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振兴新路径,让地方特色农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