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长治新闻
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

红薯种出好“钱”景

马睿哲 段婷婷

机声隆隆,人头攒动。近日,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500亩红薯种植基地内,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田埂间满是即将销往各地的红薯,而鲜嫩翠绿的红薯秧也被批量收购、变废为宝。“红薯增收+薯秧创效”的双重收益让古城村特色种植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步入基地,只见红薯收获机在田垄间往来穿梭作业,一个个表皮光滑、色泽鲜亮、体态饱满的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村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挑拣、分选、打包,忙得不亦乐乎。满载红薯的车辆则负责将这份“甜蜜收获”运往合作社的储藏窖,喜悦的气息在田埂间弥漫。

辛安泉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向荣说:“今年全村红薯种植面积达500亩,选用济薯25、哈蜜、本地沙薯等优质品种,种植上采用起垄、铺膜和滴灌技术,还施了有机肥,所以红薯的品质特别好,甜度高、水分足。红薯亩产可达5000斤,总产量250万斤,通过线上电商、线下批发市场、商超等渠道,已销往平顺、黎城等县区。而且红薯秧每亩可产鲜秧3000斤,全村总产量150万斤,能额外增收30万元,真正实现‘一颗红薯全身宝’。”

古城村凭借浊漳河畔砂质土壤、充足水源的先天优势,种出的红薯软糯香甜,红薯秧也因叶片肥厚、营养丰富成为优质青饲料。今年,村党支部牵头的种植合作社在巩固“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前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红薯秧收购合作,明确收购标准和价格,让红薯秧从“废弃物”变身“增收品”。

辛安泉镇古城村村民张秀云说:“今年的红薯秧被黎城收走了,卖了400多元。卖完红薯秧后,集体地里上工,一天能挣60元,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很高兴。”

产业要兴旺,链条需延伸。为让红薯“变现”能力更强,古城村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不仅建成了红薯产业示范园、红薯储藏窖延长红薯销售周期,还在产品深加工上持续发力。如今,一条“种植—采收—储存—销售”的完整红薯种植产业链在古城村加速成型。小小的红薯,成为了惹人喜爱的“金疙瘩”,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李向荣说:“我们立足村情实际,不仅让红薯种得好、卖得好,还要让产业链不断延伸。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红薯种植规模,依托村集体加工厂,重点打造红薯粉条深加工,打响‘古城村红薯’品牌,同时深化与合作社的合作,让红薯秧、红薯皮等都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从红薯种植上挣到更多钱,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持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2. 助力青年职场起航
  3. 传红色薪火 担时代使命
  4. 市人民医院儿科获国家级省级双项资质认证
  5. 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6. 从“经验型生产”迈向“精准型制造”
  7. 潞州区强化食品监管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8. 潞党参精深加工实现新突破
  9. 长治市污染防治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公布
  10. 为当地工人义诊送药
专题
  • 潞安化工集团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向新而行 动力澎湃
  •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
  •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