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家秀
日前,一场以“影视赋能传薪火”为主题的黄崖洞影视作品赋能红色文旅活动在黎城县举行,用现代影像技术与深沉历史记忆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山西广播电视台、市委宣传部主办,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激励后辈赓续红色血脉,结合深圳文博会“跨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将影视作品与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品牌提档升级。
清晨的黄崖洞文化旅游区,细雨蒙蒙、云海涌动,更添几分庄严肃穆。上午9时,会议室内,屏幕亮起,AI技术修复的历史画面与全新创作的影像交织,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老军工家属及学生代表共同观看抗战题材微电影《黄崖洞保卫战》和短剧。光影流转间,那段烽火岁月的壮烈场景生动再现,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如此真切地‘看见’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内心十分震撼。”一位老军工后代在观影后感慨道,“AI技术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模糊的文字,而变成了可感可触的画面。”
秋风吹过山谷,参观队伍走进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精神。
在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下,“巍巍太行,铁骨铮铮……”学生们铿锵有力的朗诵,与历史的回声交织,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老军工家属们怀着崇敬与思念之情,分享着父辈、祖辈在黄崖洞战斗、工作的经历,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
从参观实践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的火花正在迸发,一场关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对话热烈开场。
交流会上,嘉宾们围绕“影视作品如何更好地表现红色文化”“科技赋能下如何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如何用新型的影视手段提升黄崖洞知名度”三个重要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红色文化的影视表达既要尊重历史真实性,也要兼顾艺术感染力;
推动新型影视手段应用,使黄崖洞文化旅游区突破地域限制,打造数字时代的红色IP;
……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激情发言,分享了各自在影视创作和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经验与见解,为黄崖洞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此次“影视赋能传薪火”黄崖洞影视作品赋能红色文旅活动,通过影视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不仅为黄崖洞文化旅游区注入新活力,也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探索新路径,助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