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黄欣宇
清晨,准备上班的张燕芳站在潞州区景达小区门口,轻点手机屏幕,开始打车。“线上叫车非常方便,不到两分钟就有司机接单。”她看着小程序上跳出的车牌号和实时移动的车辆位置,准确判断车辆到达时间。“司机师傅还特地给我打电话确认上车地点,以确保无误。”
话音未落,一辆白色新能源车已平稳停在她面前。“以前这个时段非常难打车,尤其是雨雪天,在路边等半个小时都不一定有车。”拉开车门,张燕芳感慨道:“现在可以提前预约好时间,走到门口车就到了,还能看到预计车费,按计划出门心里一点儿也不慌。”
这番便利体验的背后,是我市深化交通领域数字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为推动网约车规范发展,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网约车平台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车辆、资质合规,让市民出行更安心。
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惠及更多群体。家有宠物的王娜对此感触颇深:“以前带宠物出门常遇尴尬,好不容易等到车,司机可能不愿接载。现在线上打车可勾选‘允许携带宠物’的车型选项,提前沟通确认,方便又省心。”系统不仅提供车费预估,还增设“携带大件行李”“需要协助”等多项特殊需求选项,服务更加人性化。
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同样感受到变革带来的红利。“过去‘扫马路’式巡游,效率低、收入不稳。现在通过平台智能派单,空驶率降低了,收入也更稳定,而且还能提前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李师傅笑着说。在数字化浪潮下,司机与乘客的沟通更顺畅,服务也更个性化。乘客可以备注特殊需求,司机也能根据评价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从路边苦等到“指尖叫车”,出行方式的深刻转变,折射出我市发展的速度,这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体现,更是坚定不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