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武乡县石北乡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小作坊里的“幸福味道”

——武乡县石北乡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本报特约记者赵海鹏

金风有信,水绿山明。秋天的武乡县石北乡下庄村辣椒种植基地里,火红的辣椒挂满枝蔓,向阳生长,200多亩青红相间的丰收图景,映照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去年俺种了60亩,收入20多万元,今年又种了60亩,收入肯定少不了。”下庄村村民郝金光边采摘辣椒边说,下庄村今年种了400多亩辣椒,之所以敢种这么多,得益于村民郝向飞在东黄岩村开办的辣椒酱作坊。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石北乡东黄岩村的辣椒酱厂。一进厂区一股浓浓的辣香味扑面而来。寻味而去,在厂区的精选间,一袋袋堆放整齐的辣椒映入眼帘。

“看上去一样的辣椒,来路却各不相同,既有来自周边村的,也有来自韩北乡、故城镇的,还有来自榆社、沁县的。”正忙着和工人进行辣椒精选的郝向飞说,他们主要加工线椒,工人们按照不同要求精选分类,再送入下一个环节——清洗,然后粉碎,制成辣椒酱销往浙江省。

今年47岁的郝向飞有着20多年颠沛流离的人生轨迹:外地打过工,老家酿过醋,贩过菜,卖过布,没有一项能发家致富。2018年返乡开始种植、加工辣椒,去年投资40万元开始新建辣椒酱加工厂。

“效益挺好的,满负荷生产,年可加工鲜辣椒200万斤,可带动百余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郝向飞说。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近年来,石北乡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要求,依托本土的农业特色产品,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养殖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增加新动能。

走进石北乡神西村豆腐作坊,热气像憋着一股劲儿似的,从门口上方往外涌。站在门口,透过浓浓的热气,看见一位中年男人两手握着木架,在晃动豆腐包。一位年纪相仿的妇女手拿着瓢,从锅里往豆腐包里舀豆汁。乳白色的豆浆像瀑布似的,流进下面的缸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神西村豆腐作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范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低收入群众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在小作坊发展过程中,石北乡以“优”为导向、以“培”为抓手、以“帮”为牵引,竭力探索小作坊整治提优新模式,通过编织日常监管“一张网”、下好改造提升“一盘棋”、绘制长效监管“一幅图”,推动小作坊变成“强引擎”,做出“大文章”,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在石北乡圪咀头村思味源食品加工作坊,记者看到蒸馒头的蒸笼整齐地码放着,一袋袋面粉叠落在一起,雪白的馒头整齐地摆放着,麦香扑鼻,十分诱人。“全村共有20多名脱贫人口在食品作坊实现就近就业,月收入1500元以上。”圪咀头村党支部书记郝彦飞说,在服务村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将村民牢牢嵌在产业上,实现增收致富。

“作坊虽‘小’,却关乎民生‘大事’,抓好小作坊,护好大民生。”石北乡党委书记吴少伟说,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石北乡正沿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科技苗”结出“致富椒”
  2. 订单农业“金钥匙”打开产业“致富门”
  3. 填补我市煤基装备制造业空白
  4.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暖心服务
  5. 小菌棒解锁致富“新密码”
  6. 助力大国重器“轻装上阵”
  7. 把群众的“心愿单”变为“服务单”
  8. 潞城区举办“我的青春故事”青年演说比赛
  9. 屯留区“四季花·羿护未来”法治社团第二届法治宣讲赛举行
  10. 把优质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专题
  • 潞安化工集团
  • 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聚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聚焦2025长治两会
  • 焕彩新生活
  • 2025新春走基层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