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盼
初夏时节,走进武乡县贾豁乡贾豁村嘉德利农业有限公司育苗基地温室大棚内,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小巧的育苗穴盘整齐地摆放在可移动苗床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正在运行,各类种苗生长旺盛,放眼望去绿意盎然。
近年来,贾豁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引进智能化设备,形成了集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让特色农业成为提升村集体经济效益、村民持续增收的新引擎。
大棚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自动遮光帘根据光照强度开合调节,大棚顶部悬吊的45个喷头匀速转动,将细细密密的水雾均匀喷洒在嫩绿的秧苗上。在这座“智慧育苗工厂”里,科技手段让每一株幼苗都享受着精细化管护待遇。
如今,从“凭经验”到“看数据”,贾豁村大力推进科技种植,全方位助力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
“铺基质肥、播种、喷水、摆床……育苗是个精细活儿,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管理。”正在观察植株长势的公司农技员冀永先说,为确保幼苗质量和成活率,基地不仅科学精准调配土壤和肥料,还严格把控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并采用穴盘育苗和温湿度智能调控技术,育出来的苗均匀健壮、品质好,深受广大农户和客户青睐。
科技赋能品质,渠道打通市场。如何让这些绿色财富走出基地,走进千家万户?“公司向有需求的种植户提供‘订单式’育苗服务,目前已接到大量订单,其中既有本地农户采购,还有合作多年的外地客户提前预定。”公司负责人张丽军表示,接到订单后,育苗基地会根据客户所在地的种植环境、气温条件等,结合各类蔬菜品种出苗时间,倒排育苗工作,满足农户和客户的农业生产需求。
育苗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延伸了大棚蔬菜产业链条,还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前些年只能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建起育苗大棚,在这里干活离家很近,方便照顾家庭,收入也有保障。”正在摆放苗盘的村民孙志霞满脸笑意。
此外,武乡县农业农村局多次派驻技术人员深入育苗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手把手向农户传授蔬菜播种、苗期管理、光照及湿度、苗床管理等大棚蔬菜育苗的技术细节,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为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嘉德利农业有限公司在巩固原有优势基础上,积极拓展水产养殖新领域,启动优质鲈鱼养殖项目。现已建成养鱼桶20个,投放鲈鱼苗5万尾,配备有自动水循环系统、增氧系统、排污系统,并安排专人每日监测水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预计年产值50万元。
“目前,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及种类,确保基地种植和养殖品种多、质量好、产量高、销售畅通,带动更多村民实现稳定增收,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及发展目标,张丽军信心满满。
夕阳西下,育苗基地温室大棚的补光灯自动亮起,那些沐浴在温暖灯光下的嫩苗,正孕育着现代农业更精彩的未来。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