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舞新生活。
唱响新希望。
响铜制作。
歌舞精彩纷呈。
秀水伊人。
唐风宋韵。
相约苏里河。
文/本报记者 冯波 图/张海 段慧杰
“好看,演的都是老百姓的身边事。”“神话长子何以体现?就在这赓续传承的文化中。”“长子文化底蕴深厚,从这一台台精彩的‘村晚’中就可以看出来。”“创作、排演、演员队伍在不断壮大,生生不息。”……
7月24日晚,长子“村晚”嘉年华系列活动第六场“村晚”精彩上演,全程11场“村晚”的赛事过半。欣赏精彩节目之余,人们对这一场场精彩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一股接地气的文化创造力在丹朱大地涌动,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空前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审视之下,长子“村晚”嘉年华系列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创造、文明传承、文艺创新,正是对这一时代要求的深情呼应和火热实践。
“村晚”,只有贴近百姓、贴近本土、贴近实际,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子“村晚”嘉年华系列活动中,一大批挖掘本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节目“横空出世”,惊艳四座。
南陈镇苏村“村晚”专场,充分挖掘仙翁山的神话故事,串联木化石公园的生态故事,表现今日乡村的奋斗故事,精心创排上演了《秀水伊人》《仙山花海》《亿年之语》《相约苏里河》《养殖发展新体验》等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让观众在感受“神话长子”丰厚底蕴的同时,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响铜乐器”的南漳镇西南呈村,以“千年回响”为主题,通过《唐风宋韵》《鼎盛时期》《欢庆解放》《逐梦辉煌》四个篇章展现了一个千年古镇的繁荣与勃兴、人文与物产、开新与变革。
文化“村晚”,激发出来的是乡土文化的自觉自信。在坐落于紫云山脚下的色头镇琚村带来的专场中,他们将“羿射九日”“神农稼穑”等神话故事,通过原滋原味的乡土文艺作品呈现;石哲镇西汉村将“精卫填海”“西燕古都”等元素融入作品当中,展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常张乡陈家峪村则突出红色元素,将发生在当地的革命故事深入挖掘整理,将革命文化贯穿晚会始终,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化“村晚”,其重要意义在于对乡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塑造。“原来只听说长子文化底蕴深厚,是‘神话之乡’,但并不清楚这些神话有什么具象表达。看过这些优秀节目,我明白了这种深深植根于乡土的文化力量。”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李鹏举说。
让接地气的文化创造力充分迸发,来自于正确引导。在本次“村晚”嘉年华活动中,长子县提出,原创性节目至少要占到节目总数的一半以上,鼓励本土文艺创作者承担职责使命,融入其中。正因如此,当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村民一道,深耕本土、着眼创新、突出原创,让散落在民间的神话传说、根植于大地的艺术形态、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合,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让“村晚”接地气,才能留住乡愁。全民办“村晚”,人人秀才艺。从普通村民,到到村工作大学生;从远在他乡赶来参加节目的游子,到暑假放假归乡的学生;从登上舞台表演,到身居幕后当志愿者。长子“村晚”所激发出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人们对于乡愁的直接表达,凝聚起来的是团结一心、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
长子“村晚”嘉年华系列活动仍在继续,其展现出来的强有力的文化创造力,是村民对乡村文艺的热切向往,是一代代乡土艺人和本土文艺工作者绵延传承地方文脉的直接体现,更是一方山水的精气神。
活力涌现,精彩不断。火热“村晚”,何以长子?它带给我们的惊喜还在继续;它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不仅如此。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