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李雅婷
从推着三轮车售卖的“流动摊位”,到商品琳琅满目的百货大楼,再到如今线上下单即时配送的智慧购物模式……随着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市居民们消费需求从基础的“柴米油盐”向品质化、多元化、便捷化转变,消费市场不断升级迭代,购物方式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英雄台市场刚开业时,我骑着自行车去买布料,自己裁剪衣服。”60多岁的王桂兰站在潞州区嘉汇购物广场,看着镜子里身着时尚新衣的自己,回忆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购物场景感慨万千,“现在商场里的衣服不仅款式多样,服务人员还会根据顾客的身材、喜好提供穿搭建议,退换货也有专业售后保障。”
记忆中需要“跑断腿比价”的集贸市场早已改头换面。如今,万达广场、博源超市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连锁超市为居民们带来了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与更加多样的商品选择。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模式,精准对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家住万达广场附近的李女士表示:“现在周末不仅可以购物,还能带孩子看电影、上兴趣班,省心又省力。”同时,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让“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经营20多年副食店的李建文见证了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前我们店每天都要准备零钱,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扫码支付,七旬老人也能熟练使用手机付款,方便多了。”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不仅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更重塑了整个消费生态。现在的商家可以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顾客消费需求,个性化推荐商品,购物效率与体验直线上升。
随着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深入千家万户,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购得好物。而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与本地商超、便利店合作,实现“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真正把便捷购物送到“家门口”。
从“买得到”到“买得好”,从“线下逛”到“线上选”,居民购物渠道的变迁,不仅是消费方式的革新,更是城市发展能级提升的有力见证。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