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今日关注
抗战老兵李金水17岁参加八路军,在战争中磨砺成长——

炮火硝烟里的舍生忘死

记者原庞博

夏日的阳光透过纱窗,在简朴的客厅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98岁的李金水老人坐在沙发上,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胸前的党员徽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醒目。虽然年近百岁,但谈及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李金水仍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虽已渐渐远去,但无数抗日英雄的事迹,却如永不磨灭的丰碑,矗立在岁月长河之中。

李金水出生于武乡县下北漳村的一户贫苦人家。抗战时期,这片土地正遭受着日寇铁蹄的践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前方鲁艺”学校的入驻为这片被阴霾笼罩的土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抗战期间,由于靠近王家峪村,下北漳村长期驻扎着八路军部队,还生活着鲁艺学校宣传抗日救国的师生。八路军战士们亲民爱民,为老百姓挑水、打扫卫生,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一切李金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八路军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这句激昂的抗日宣传语,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李金水心中的爱国热情。1944年,年仅17岁的李金水,毅然决定报名参加八路军,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正式成为129师385旅769团2营4连的一名战士。部队番号,他至今仍然清晰记得。

不久后,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部队在故县(武乡县旧城)与日军展开激战。初上战场,李金水没有丝毫畏惧,身上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左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都浑然不觉,持续奔袭至深夜。

“子弹从小腿前面打进来,后面穿出去,满裤腿都是血。当时啥也顾不上,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伤了,还是连长发现的,是连长为我进行了简单包扎,后来又把我送进医院。”李金水摸着小腿的伤口回忆。

李金水在医院住了4个月,伤病还未痊愈,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战场。“医院小,伤病员多,部队也需要人,我必须归队。”李金水很坚持。

归队后的他,在194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圆了自己的心愿。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金水参加了解放段村战役、祁县战役、上党战役等重要战役,李金水的战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那时候条件太艰苦了,我们和敌人的装备差距很大。”没有子弹,就去捡敌人的;没有统一的衣服,就穿自己家缝的……李金水和战友们凭借着赤胆忠心,一次次战胜敌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正是当时的生动写照。为支持抗战,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先后有1.46万人参加八路军。

在村里,同时期与李金水一起参加八路军的有7人,打了一场仗,就只剩2人回来。“战场上,多少和我差不多大的战友,冲着冲着就倒下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李金水哽咽地说。

1952年,李金水调往海军服役,在那里留下了他参军以来的第一张照片。那时,李金水也才20多岁,浓眉大眼,精神抖擞。这张照片摆在客厅里,正如一种家风的传承。在李金水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及孙子先后参军,续写着保家卫国的故事。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长治首家“胖永辉”门店焕新开业 高品质零售服务惠及市民
  2. 我市1人荣获山西“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3. 我市“迎省运”全民健身消夏之夜活动8月1日启动
  4. 放心玩、尽情嗨!盛开吧,太行山上好青年!
  5. 花式表白!全国乐迷盛赞长治太行山音乐节!
  6. “冬病夏治”解决好“热”问题靠前服务让群众今冬住上“暖屋子”
  7. 2025太行山音乐节激情开幕
  8. 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9. 炮火硝烟里的舍生忘死
专题
  • 潞安化工集团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屋檐上的文脉
  • 聚焦2025长治两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