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文化中国行

文化中国行丨守望乡愁 文脉悠长

——沁县挖掘传承端午民俗文化助推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

大美西湖,惠风和畅;人文沁州,端午飞歌。6月9日,“我们的节日·端午”沁县第十六届民俗文化节暨山西省第九届龙舟公开赛在沁县西湖拉开帷幕。

作为山西四大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之一,一年一度的端午民俗文化节,是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沁县持续打造端午民俗文化节品牌,使当地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得到挖掘和宣传,有效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以“守望乡愁·‘粽’享未来”为主题,从6月9日启幕,通过5天时间,以活动引领、部门联合、群众展示、城乡联动的方式,赓续文化传承薪火,坚定文化底蕴自信,体验优秀历史文化,共谋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沁县还采取多项措施,让广大群众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欣赏者、参与者、分享者,在讲好沁州故事的同时,为广大游客带来沉浸式休闲体验。

民俗荟萃展风采

文化盛会惠民生

在这里看一场激烈角逐的龙舟竞赛、包一个棱角分明的青叶粽子、绣一个小巧玲珑的精致香囊、系一根满载端午传统的五色彩绳……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沁县这张享誉省内外的城市文化金名片越擦越亮。

从沁县的历史深处走来,悠久、绵长的文化是滋养这座城市的根脉。吴琠献米,流传千年,奠定了沁州黄小米力压群雄的重要地位;南涅水石刻,千年瑰宝源远流长,积淀了沁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沁州三弦书,传承几百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在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上,沁县兼顾传统性与创新性,从龙舟竞渡闹端午到巧手包粽庆端午,从文化巡游贺端午到载歌载舞过端午,从沁州书会说端午到民间工艺展端午……无论是活动板块还是活动内容都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不仅满足群众需求,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

6月9日,在美丽的西湖举行的包粽子活动现场,参与者用娴熟的技艺,包出一个个棱角分明、馅料饱满的大粽子。与传统以糯米为食材的粽子不同,大家所包粽子是用沁县特产沁州黄小米作为馅料的小米粽。

今年5月,沁州黄小米获邀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再次面向全国,唱响“中国名米看山西,山西名米数沁州”,使沁州黄小米文化享誉全国、独领风骚。这是沁县文化的魅力、品牌的力量、发展的荣光,为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做好山水生态康养文章、促进全县高质量发展,提振更加坚定的自信。    

沁州黄小米色泽金黄、圆润透亮,味道香美、营养丰富。沁州黄小米粽是将浸泡过后的沁州黄小米与黄米按比例混合后,再与红枣一起被捆扎在芦苇叶里,经过几小时蒸煮后,粽子清香扑鼻、软糯香甜、美味可口。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为沁县传统的端午节营造了快乐祥和的氛围。

民俗文化节是弘扬传统习俗、彰显沁县魅力的契机,赋予了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浓浓的文化氛围,让传统节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激励全县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县建设新局面,让更多人走进沁县、宣传沁县,与沁县一起携手发展。

群众舞台大家乐

畅享幸福新时代

眼前是绚烂的灯彩、如火的激情;耳畔是喧嚣的锣鼓、争鸣的号角;身边是缤纷的笑靥、爽朗的笑声……将端午民俗文化节办成“百姓的舞台”,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认可度,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展现传统文化实质内涵,是沁县举办端午民俗文化节、营造浓厚端午氛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百姓搭建舞台,将舞台交给群众。沁县不断强化百姓的参与性、体验性,继续引入“竞争性”、“游戏性”等时尚性、生活性活动,赋予民俗文化节永久的生命力。县委、县政府坚持大家的节日大家过、百姓的节目百姓演。龙舟竞渡享誉四方,参赛者奋力拼搏、团结协作,不断超越自我,展现龙舟竞技魅力;沁州黄镇越野挑战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300多名运动爱好者参赛,他们挑战自我,激情穿越,纵享竞赛带来的乐趣,跑出生活豪迈;郭村镇象棋赛,以棋会友,把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演绎在方寸之间,为棋手们带来旁人无法体会的乐趣与喜悦;水上舞台、玻璃舞台、活动中心歌舞升平,人潮涌动,表演者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歌颂甜蜜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观看者兴致盎然,跟着节奏快乐摇摆,醉情欢乐端午;微视频大赛,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都是推介官,无论是沁县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大家举起手机,将一幕幕活动盛况通过镜头传播给全国观众,展示出沁县经济文化活力。此外,沁县举行全市锣鼓大赛,展现全市锣鼓艺术的魅力和风采,推动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这场“文化的盛会”,既展示了沁县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更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

发挥文旅新优势

激活发展新动能

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灵魂;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活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特色,又放大独有山水资源;既通盘谋划激活文旅资源,又立足实际深挖康养特色,以端午民俗文化节为媒,沁县努力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

“立足自身优势,挖掘潜在动能,‘融’出文旅文创新天地。”沁县县委书记、县长司慧军说,“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引领,充分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着力激活文旅融合动力之源,不断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经过多年的倾心打造,“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品牌已成为旅游发展有力的助推器。在今年的端午民俗文化节期间,沁县各乡镇纷纷借势发力,打出“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养休闲”特色牌。在6月10日举办的文旅推介大会上,各乡镇主要领导巧借文化节热度,通过三分钟的竞演、五分钟的舞台演出,为乡村代言,宣传推介本乡镇的自然美景、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南里镇东林村新华日报(华北版)旧址开展传统文化表演、红歌大家唱、红色东林“粽”情有你、端午节文化展览、端午知识问答趣味赛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祖国辉煌历史,增加文化体验,传达美好祝愿;牛寺乡策划了“石刻乡韵·创意牛寺”文创设计大赛作品展演,开展文创产品推广和销售活动,全面展示沁县文创设计大赛成果,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沁县文化软实力及旅游品质;此外,册村镇的研学游、漳源镇的生态游、故县镇的山水露营游也都敞开怀抱,设置沉浸式体验,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接待功能,指导乡村旅游景点提质升级,彰显沁县文旅魅力。参与乡村体验,游乐、采摘、垂钓、象棋比赛的游客来自多个省市,村民在家门口获得了丰厚收入,沁县乡村旅游展现出勃勃生机,一场赛事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后,沁县将继续坚持以节庆兴文旅,以文旅促振兴,把节日文化作为推动当地文旅康养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驱动力”,推动文化兴起来、旅游火起来、乡村旺起来,让城市品牌更加闪亮。

文字 / 冯 波 特约记者 井 娇

图片 / 张 海 段慧杰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屋檐上的文脉
  •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网络中国节·七夕
  • 能源强国·“碳”路先行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