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壶关县玉露香梨产业基地的仓库内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对采摘完毕的玉露香梨进行分拣、分级、装箱整理,每一颗果实都经过细致挑选,随时准备发往各地市场。
壶关县百尺镇五集村地处壶关县、上党区和陵川县的交界处,位于荫林公路边,交通条件优越,但苦于村内没有可撑得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一度困难。村内山多坡多,发展大棚种植地理条件受限制。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来支撑,有了好产业,才能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民才能增加收入。村党支部经过研究,组织全村116户想搞产业发展的农户,到全省第一个种植玉露香梨的临汾市隰县实地参观考察,并通过农业专家论证,下定决心利用荒山荒坡做玉露香梨这篇“产业文章”。从2016年开始引进树苗,经过连续近10年的发展,如今,玉露香梨种植规模达到500亩左右。
“玉露香梨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这片园子建在一处坡地上,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正是孕育香梨的绝佳之地。”五集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柱介绍。“在梨园管护中,我们采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施农家肥,每两棵树间距3米左右,充分保证每棵树的生长空间。”他随手托起一个沉甸甸的香梨,眼中满是自豪。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如今,一棵棵梨树长势喜人,产出的果实香、甜、酥、脆,含水量大,品质优良,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如今果实累累的梨园,也成了村民的“致富靠山”。每到采收结束后的整理期,梨园负责人张白狗都会组织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到基地仓库务工,分拣装箱、打包入库。“每人每天能挣100元钱左右,年底还有集体分红。以前在外打工牵挂家里,现在不出村就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我对这份工作特别满意。”正在打包香梨的村民李大叔笑着说。像李大叔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农忙时顾家,农闲时务工,真正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我们的玉露香梨长势非常好,许多人都会提前下单预定,由于在荫林公路边,自驾前来采购的游客也多。尽管今年旱情严重,但玉露香梨的产量也达到了10万余斤,销售收入达80万元左右。我们还对接县里的超市,销路不愁,增收有保障。”张建柱介绍。为了让“好梨卖好价”,村里还建了标准化冷库,冷链保鲜能存6-8个月,可以错峰上市提升收益。“村里还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开发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并积极探索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让壶关玉露香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及未来,张建柱信心满满。
·王楠 李春炀·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