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幼小衔接都是热议话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培养等素质能力的衔接。做好衔接,能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为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心理准备:让孩子向往小学
孩子对小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其适应状态。家长要避免用“上学要吃苦”等话语吓唬孩子,而是用“你长大了,要成为小学生了”等鼓励性语言,帮孩子建立自豪感。带孩子参观小学、和高年级学生交流,能减少陌生感。同时,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也很重要。面对孩子的提问,不敷衍、不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探究。
能力培养:打好学习基础
小学对能力有更高要求,这些能力需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如散步时让孩子观察树叶变化,通过“找不同”游戏培养观察习惯;孩子玩游戏或做事时不打扰,通过控笔练习、涂色等方式,延长专注时间,适应40分钟课堂;玩拼图时引导思考搭配逻辑,分水果时让孩子说说分类标准,在生活场景中启蒙学科思维。
习惯养成:助力独立适应
良好习惯能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更自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整理书包,哪怕做得慢、弄脏衣物也没关系,逐步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分配浇花等小任务,让孩子明确责任感,比如弄丢玩具后体验后果,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制定作息表,用沙漏等工具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通过任务清单培养规划能力,避免拖延;坚持亲子共读、带孩子去图书馆,让阅读成为愉悦的事。
社交与规则:融入集体生活
小学注重集体生活,需培养相关能力。和孩子说话不唠叨,玩“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让他们学会捕捉关键信息,适应课堂听讲;多给孩子表达机会,带他们和不同年龄的伙伴玩耍,引导分享合作,学会清晰表达想法;教孩子认识情绪,模拟冲突场景,让他们学会用沟通解决问题,而非哭闹。
安全健康:保障成长底线
普及交通规则、校园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知识,通过绘本、情景模拟让孩子牢记,学会应对危险;保证每天9至10个小时睡眠,不挑食,每天半小时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家长心态:从容看待过渡
幼小衔接是自然过渡,而非“抢跑”。幼儿园的游戏、社交已经在为小学铺垫,家长不必焦虑攀比,应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耐心陪伴和科学引导,才是孩子顺利过渡的最大底气,让他们带着好奇与自信迈入小学。
·予一整理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