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婧
现代物流是衔接生产和消费、保障产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保障。我市素有“晋冀豫枢纽”之称,贯通南北、连接四方的区位优势正让物流产业在这里生根成林。
为进一步实现人才赋能现代物流降本增效,近日,我市举办了一场以“枢纽聚能、链动未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探索”为主题的“夏宫咖啡日”人才沙龙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工程管理师生团的专家学者、市直单位及部分物流行业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把脉数字物流发展前沿趋势,分享数字物流领域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产生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火花,推动全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特邀嘉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蔡临宁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就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要“点”“网”结合,加速枢纽互联。具体说,就是要强化国家物流枢纽这个“点”与国家枢纽网络的空间连接及与城市群的产业联动,积极融入更广阔的物流体系。同时要注重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通过技术、模式创新,构建共享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打造智慧高效、绿色低碳、联动融合、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夏宫咖啡日’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长治市对于人才的尊崇和关怀,这种特别的人才交流形式让人眼前一亮。”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研究生代表、京东物流集团运营负责人岳文红说,长治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期待与长治在数字物流、供应链运营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探索物流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物流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钢铁驼队”加力,发展赋能升级。位于我市潞城区的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去年通过引进数智化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大宗商品市场竞争力。该物流产业园业务部部长李彪介绍,今年园区将陆续完成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通过完善铁路装卸专用线、集装箱堆场等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增补园区面向区域、国际商贸领域的物流服务能力,打造现代化的国际陆港,最终实现大宗煤炭、矿石、商贸物流等多种物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供应链体系。
从太行山下的货运枢纽到数字赋能的智慧物流网络,从传统仓储到供应链生态重构……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围绕物流发展模式、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优化等话题畅所欲言,思维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答疑解惑、洽谈对接,气氛十分活跃。
物流之畅,映照的是产业链的蓬勃生机,更是城市竞争力的能级跃升。市物流产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吴魏表示,将全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持续完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打通“公转铁”多式联运堵点卡点,建强枢纽、提升运力、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加快建设多节点、多通道、多业态、集群式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