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长治故事

让阅读成为乡村生活新风尚

——武乡县岭头村村民张成国自掏腰包办书屋

赵晓驰

在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有这样一位农民,他虽扎根于土地,却心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担当,他就是张成国。他不仅是一位辛勤耕耘的劳动者,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践行者,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带来知识的力量与文化的滋养。

近年来,岭头村不少村民做起了“微商”,随着“微商”生意的红火,村民们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一幢幢崭新的小楼拔地而起,日子过得愈发红火。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悄然浮现。张成国敏锐地察觉到,农闲时,一些不良习气在村子里蔓延。这些现象让张成国深感忧虑,他意识到,物质脱贫只是第一步,文化脱贫同样刻不容缓。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乡村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

说干就干,张成国没有丝毫犹豫。他自掏腰包,拿出1万元积蓄,精心挑选购买了许多新书,并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书籍整理出来,办起了“乡村书屋”。书屋中的图书种类涵盖政治理论、历史传记、文学经典、科学文化、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关于武乡文化、历史与红色记忆的系列藏书,更是全面而丰富,这些书籍承载着家乡的记忆与精神,他希望村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

“乡村书屋”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村民们的生活,为他们带来知识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我看了一本教做手工的书,学会了几个简单的编织花样,以后闲下来就能给孩子织点小物件,这书屋真是太实用了!”村民王大姐说。

村民张大爷是个历史迷,一走进书屋,他的目光就被《中国通史》吸引住了。他拿起书,坐在角落的椅子上,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沉浸在历史长河中。书中,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到朝代的更迭变迁,从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每个章节都让他着迷。

这样的场景,在“乡村书屋”中每天都上演。村民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书屋不仅成为他们科技致富的“加油站”,更让他们在忙碌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张成国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今年“书香润武乡”世界读书日阅读活动中,他被武乡县委宣传部聘为武乡县“乡村领读人”。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所从事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赞扬。成为“乡村领读人”后,张成国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他明白,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使命。他要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走进阅读的世界,让书香弥漫在乡村每一个角落。

如今,张成国依然保持着白天挥锄头、夜晚捧书本的生活节奏。阅读,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他的世界充满了诗意。虽然张成国只有小学文化,但由于热爱阅读,他也开始尝试提笔写作,从一个个小的“豆腐块”开始,到一本书,张成国已经写下了40万字的文章,60多篇作品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与自媒体平台上。

张成国,这位朴实的农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乡村文化的热爱与担当。他自办“乡村书屋”,为村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阅读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他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乡村的变迁与美好,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张成国的影响下,岭头村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村民开始热爱阅读,他们在书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张成国用自己的坚持和热爱,为乡村文化振兴点亮了一盏明灯。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让阅读成为乡村生活新风尚
48小时  热点新闻
  • 潞安化工集团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学习新语|“积极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 “古建+彩林”受青睐 太原秋季旅游热力
  • 幸会中国 | 走进大兴安岭,见证生态兴文
  • 拾光纪·呵护好中华文明瑰宝,习近平这样
  • 康养晋城:从生态“底色”到发展“亮色”
  • 山西临汾:深秋时节 五彩画卷引客来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焕发新光彩
  • 习言道|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 专题
  • 潞安化工集团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专题
  •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
  •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
  • 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