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宇红)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为做好防汛备汛工作,我市自然资源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防汛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从责任压实、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等六大方面综合施策,全面筑牢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大局稳定。
压实责任强化排查,构建协同防治格局。我市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各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履职尽责,同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防灾主体责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层层落地。为精准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我市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精细化,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隐患点数据库。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入库地质灾害隐患点1138处,全面覆盖各县区重点风险区域,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群测群防织密网络,重点区域严防死守。我市组建起一支由1567名村干部和骨干群众组成的群测群防队伍,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防灾能力。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组织培训14场、宣传活动55次、应急演练19次,有效促进了“识灾、避灾、防灾”意识深入社区乡村。针对汛期降雨集中特点,我市聚焦城乡接合部、学校、厂矿、施工工地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三查”机制。进入汛期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累计派出督导检查组116个,在多轮强降雨过程中安全撤离转移群众136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监测预警精准高效,源头防控标本兼治。我市不断强化部门协作,畅通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渠道,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监测预警效能。截至目前,已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79次。同时,我市实施40户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工程,从根本上消除灾害隐患,构建起更为坚实的长效防护屏障。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