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我的入党故事

【我的入党故事】王英军:南征北战保家国 呕心沥血育新人

  • 来源:黄河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1-04-27

编 者 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用“我的入党故事”,共同追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历程,书写时代华章。

11.jpg

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名叫王英军,今年92岁高龄。在人们眼中,他是一个参加过多场战役、荣立多次战功的“老战士”,一个离休后还执意入党的“怪老头”,一个执着奉献、时刻关心下一代的“傻教员”。他一心向党,信念如炬,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行着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王英军原名王三畏,永济市卿头镇张锁村人,1948年加入人民解放军。一天,陈赓司令员到各连看望战士,在见到王三畏时,亲切地问道:“小鬼,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他立正回答道:“王三畏,18岁。”陈司令员摸着他的头和蔼地说:“你这名字出自《论语》吧?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知天命而不畏也。’你已是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了,不如就把名字改为‘英军’吧。”从那一天起,他的名字就改成了王英军,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英勇顽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英军和黄继光被分配到同一个营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亲眼目睹黄继光舍身堵敌人枪眼的壮举。回忆起当天的情景,老人动情地说:“当时反攻的信号弹升起,我们亲眼看到,已经身负多处枪伤的黄继光突然从地面一跃而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正在喷射子弹的枪眼……”战斗结束后,王英军和战友们含着热泪,仔细为黄继光擦拭血迹,整理军装,用白布包裹好英雄的遗体,抬下上甘岭。

那一场战斗,让王英军终生难忘,也坚定了他入党的信念,更是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他不懈奋斗、忘我奉献,持续发扬革命精神。

王英军1985年从运城清华水泥厂离休。离休后,王英军发现村里订阅的报刊不能按时送到村民手中,便开始义务为全镇百姓送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王英军从不间断给全镇农民送报刊。直到2001年,王英军老人72岁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才停止这项工作。

除义务送报刊外,王英军还积极投入到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他担任卿头镇的校外辅导协会会长、老年协会副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轮番到各学校给中小学生讲黄继光英雄事迹,讲光荣革命传统。30年来,他在运城市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000余场次。

王英军不抽烟不喝酒,工资不高。但是为了关心教育下一代,他先后出资为学生设立了“学英雄,见行动”作文大奖赛、“学雷锋”奖励基金等;给学校捐赠革命故事书籍,每年免费为学校赠订报刊;出资办家庭图书室,开展免费借阅活动。王英军说:“只有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才能不辜负党的培养。”王英军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记报酬,只讲奉献,为党的事业和社会和谐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1988年,59岁的王英军终于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因为党对我有恩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听党话跟党走,我觉得是不会错的。”王英军激动地说。

正如王英军曾经所在部队给他的赠词:昔日南征北战,救国为民,堪称英雄;今朝呕心沥血,培育新人,又立新功。他身后那一串串深深的脚印,无不彰显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凝聚着一个革命老人感人的奉献精神和执着的时代风范。

(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