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文化惠民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20220429_3a14d3ec13a938938e2feab69823361d.jpg

 

2020年山西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史晓波摄

 

20220429_688453924284f2b215fee395e26359d5.jpg

 

2021年9月27日,由省文旅厅、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免费送戏进景区”演出在太原古县城景区和太原市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的中心广场舞台精彩上演。本报通讯员摄

 

20220429_6cbb85b859bac7cde1af5a1e6cfb2e9e.jpg

 

山西省图书馆外景。本报通讯员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山西,从未停止过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细致的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农家书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一场场戏剧、电影、非遗活动、书画展览被送进农村、送进学校、送进军营;群众可以通过惠民价格享受高品质的经典艺术演出;公共数字服务建设方便百姓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徜徉知识和艺术的海洋;文博会、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精彩不断……
文化惠民在温暖人心的同时,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梦想,凝聚起三晋儿女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文化民生建设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3月30日至4月1日,长治市群众艺术馆派出文化志愿者深入壶关县沙滩村,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展开了为期3天的广场舞培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培训当地文艺骨干,再由他们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广场舞等各项文化活动中来,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多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壮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文化民生”风生水起,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徐徐展开的山西幸福民生画卷增添着亮丽色彩。
列入2021年省政府11件民生实事的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全年打造20项省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共开展活动2276场;4000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共开展活动131749场次,2000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共开展活动29426场次;4000名乡村文化带头人共开展活动62393场次。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面积两项指标居中部六省第一。目前,我省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20288个,其中省级图书馆、文化馆2个(省图书馆、省文化馆);市级图书馆、文化馆21个(市级图书馆10个,市级文化馆11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35个(县级图书馆117个,县级文化馆118个);综合文化站1411个(乡镇文化站1194个,街道文化站2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619个。同时,我省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192座。仅仅2017年我省就更新了416套农村电影数字放映设备。全年全省农村共放映电影338767场。全年完成1.7万余个农村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补充出版物总数量147万册。
与此同时,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我省近年来还探索百姓点单、基层报单、部门派单、社会接单、群众评单、政府买单的“六单”模式。

数字文化共享 精彩云上资源惠及城乡

  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让文化“动”起来,让文化空间“活”起来,才能更好弘扬历史文化,更便捷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工程,让丰富的文化资源借由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西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从2007年加入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开始,十多年来,内容逐渐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累计完成《山西村落》《山西春节·年俗篇》《山西春节·民俗活动篇》《山西历史名人》《“文化中国”微视频——山西旅游》《山西红色历史动漫》等31个系列的文化专题片、数字资源库、微视频、动漫、讲座的收集、整理、制作工作。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政府公开信息、网事典藏、元数据仓储、唯一标识符注册与维护、地方图书数字化、地方报纸数字化、大数据整合和图书馆公开课等8个项目、24个资源联建工作。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资源惠及全省人民。
“写论文、做课题、查资料……登录晋图‘读秀’数据库!”4月7日,因疫情临时闭馆的山西省图书馆订阅号及时向广大读者推出推荐数字资源的文章。文章表示省图每天将在订阅号上向读者推荐介绍两个省图文献资源数据库的精彩内容和登录方法,真正做到了“闭馆不闭服务”。
“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偏远贫困地区的百姓也能享受到数字文化成果,我们在省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内组织了‘晋在其中’山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活动。”省图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中心张?说。该活动从2017年开始,连年举办,为广大基层群众送资源、送展览、送讲座、送服务,并指导当地基层图书馆深入农村、学校、社区、厂矿,开展延伸活动,推动服务下沉,让地方特色资源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惠民文艺演出 真正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近年来,山西艺术创作坚持精品战略,推出京剧《文明太后》、晋剧《于成龙》、话剧《生命如歌》、舞蹈史诗《黄河》、民族歌剧《三把锁》、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等一大批新创优秀文艺作品,同时以低价惠民方式在全省展演,提升文化惠民效能。
我省两次成功举办山西省艺术节,且都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在第二届山西艺术节上,上千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参加网络艺术节,共飨文化盛宴,实现了“十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目标,让艺术节更接地气,更贴近人民群众。艺术节现场和网络售票相结合,惠民展演票价仅为30元,亲民的票价,让更多普通群众能够走进剧场,欣赏高雅艺术。很多观众表示:“花几十块钱就能进剧场观看这么‘高大上’的演出,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临汾市南街小学教师李茵每学期都要带学生在临汾大剧院观看七八次该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的文化惠民戏曲演出。她说:“我们最近观看的蒲剧《美人图》讲的是晋国故事。带学生们走进剧场看戏,直观感受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近年来,我省“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进景区”“网上剧场”活动等持续开展,同时,省文旅厅以“长风之夜”“学府艺苑”等省级演出品牌为引领,组织全省做好常态化惠民工作,使各地每天都有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惠民演出,不断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2021年,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省文旅厅组织全省400余家文艺院团多措并举推进“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民生实事,全年完成演出1.5万余场。同时,在全省400多个景区开展千余场接地气、聚人气的“免费送戏进景区”活动,弘扬了三晋优秀文化,丰富了来访游客的体验,支持了院团和景区发展,促进了文旅融合。在“长风之夜”“学府艺苑”等12个省级常态化惠民品牌的示范下,全省各地依托当地剧团、剧场,因地制宜地打造了特色浓郁、群众参与的本土文化惠民品牌。方便群众走进剧场,满足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文艺团体创演活力,活跃了文化消费市场。
文化惠民,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意度。

本报记者孙蕊

基层故事
乘着民歌的翅膀奔小康

  “民歌之乡”左权县不仅山歌美,风景也美。谷雨前后,太行山深处的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山花烂漫,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泽城村总人口1378人,2016年该村贫困人口还占半数以上,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近年来,在省市县帮扶支持下,借着“左权民歌汇”的东风,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1年,人均收入达11500元,村集体收入达96.88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
郝芝兰和婆婆闫青一起经营的民宿“青居”在泽城村口,位置好,服务好,生意自然也好。记者3月底去泽城村采访时就曾品尝过她家的特色农家大烩菜,味道正宗,令人印象深刻。每年“左权民歌汇”比赛之际,许多游客都会来泽城旅游,吃农家饭、赏太行美景。“去年,我们家先后接待来写生的学生300多人,旺季平均每月能收入2万元。”郝芝兰说。据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介绍,如今,民宿旅游已成为泽城村的重要产业。
2019年,本着造福老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晋中市委、市政府创新思维,决定在左权县创办“左权民歌汇”。首届“左权民歌汇”一举成名,把左权传统民歌艺术和太行生态文化旅游推上了国际舞台。当年,左权县接待游客529.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收入44.53亿元、同比增长19.9%,老区人民实现了乘着民歌的翅膀奔小康。随后两年,“左权民歌汇”再上台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探索出了文旅深度融合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本报记者裴云锋

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

  “这些娃娃们顾不上天冷,在村委会大院里给我们准备了两台节目,精彩极了。我们感觉心里暖暖的。”提及去年冬天的文艺下乡,陵川县西河底镇河元村的村民们至今仍然赞不绝口。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多年来,晋城市太行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带着悠扬动听的歌曲、轻盈优美的舞蹈、扣人心弦的剧目等精彩节目,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工矿,用心用情为老百姓献上丰盛的文艺盛宴。
“群众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我们每年要下乡演出80多场,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点菜’。”太行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所长邢佳告诉记者,该所前身为晋城市歌舞团,20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送文艺下乡,现在已经成为丰富晋城市各城镇乡村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有生力量,被称为“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也正是肩负着这一职责,邢佳深感作品是文艺工作的立身之本,只有真正“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秉承这一初心,该所始终聚焦时代主题,围绕乡土味道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提炼和深化作品主题,自编自导自演多部精品佳作,不断展现本土文化,讲好晋城故事。多年来,他们通过“送戏下乡”、文化低保、文艺轻骑兵等活动,走遍了晋城市各个乡村,演出达千余场;去年举办了62场“周末大剧场”活动,为近3.5万市民献上文艺大餐。

本报记者郑璐

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我很高兴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感受新生活。”4月18日,记者电话连线永济市民王震亚老人时,他对离家不远的永济市青少年综合实践中心图书馆赞不绝口。王震亚家曾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永济市城东街道东丰社区工作人员韩争艳也很喜欢这个图书馆,夸其智能化程度较高,借还手续方便简捷,很受读者欢迎。
青少年综合实践中心图书馆,是永济市委、市政府为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而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河东书房”系列项目之一,位于该市城东街道少年宫一楼。书房面积200余平方米,设有图书报刊陈列区、读者阅读区、电子阅览区、亲子悦读天地等,拥有图书5000余册、报纸杂志50余种、电子图书3000余册,书架12节、桌椅8套、座席70个。馆内配有智能化的“一卡通借”、“通借通还”和无线上网等服务。
据了解,永济市现有1个市级图书总馆、10个镇(街道)分馆、2个“河东书房”、18处流动图书服务点,馆藏纸质文献14万余册、电子文献12万余册。近年来,永济市图书馆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打造高品质城市书房,推广全民阅读,全力打造“书香永济”,组织文化志愿者,定期举办“舜都讲坛”“幸福儿童读书会”等品牌活动。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