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奋斗者·正青春

科学种植显身手 扎根乡土“新农人”

——记长治市十佳职业农民崔建华

本报记者陈艳华

7月2日,在潞州区老顶山街道杏树凹村,成片的水果玉米田映入眼帘,绿意盎然,玉米长势喜人。更可喜的是,玉米还未成熟,已被来自天津、武汉、广州等地的客户订购一空。今年水果玉米能在杏树凹村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长治市十佳职业农民、潞州区老顶山街道王村的崔建华。

今年46岁的崔建华不是学农业专业的,但是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对农田有着特殊情感。多年来,他在网上学习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经验,并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种植玉米、高粱、小麦、谷子共500余亩,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民进行科学管护,逐年提升种植产量、品质,实现增产增收。

杏树凹村今年流转土地300亩,成立合作社,聘请崔建华为乡村振兴指导专员,种植水果玉米50多亩、优质谷子100多亩、普通玉米100多亩,由崔建华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建华这么多年研究土地科学种植,是个大行家,把地交给他我们放心。”杏树凹村村民宋风清开心地说。

为给客户供应更长时间的新鲜玉米,崔建华采用分批种植的栽培技巧,使水果玉米分时间段成熟,上市时间从原来的两个星期延长到一个半月。“每年实行作物轮作,这样可以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正在查看玉米长势的崔建华说。“山坡地适宜种谷子,平整地适宜种粮食,玉米大豆带状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入……”谈起科学种植的好处,崔建华说得头头是道。流转土地、进种苗、学经验、邀请专家、创品牌、拓销路……从决定扎根家乡发展的那一刻起,崔建华的脚步从未停歇,虽然过程艰辛,但他信心十足。

农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大,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懈追求的韧劲。崔建华深知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弊端,他决定做最好最优、消费者认可的农产品。多年来,他脚踏实地潜心经营,依靠创新流程降耗增收。他总是能先人一步,别人种普通玉米,他种水果玉米。别人一年种植一季,他却一年种植两季,两年种植三季。

种植五百余亩土地,却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农机。这一点多数种地人想不通。崔建华却有自己的见解:“买农机不如租农机。一台农机需要一个人伺候,加油、维修都需要资金。只要整合一下身边的农机资源,让优质农机为我所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仅抢抓了农时更节省了人力,身边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都特别喜欢与我合作。”

年轻时,崔建华干过粮食收购,做过农资销售,都做得有声有色。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崔建华,总是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充电学习,2017年参加全市农民创业培训班,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同年到东北农业大学学习,2019年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他接受了新思想,萌发了新思路,有了新方向。

他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种植优质、高产、宜于机收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使用新型栽培技术,并实现订单农业、种肥同播、宽幅精播等系列统一服务。

同行是对手,但崔建华却将自己研究的新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同行共同发展,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还是要走出去学习更多新技术新经验,分享给周边的种粮大户和群众。目前,他已带动全市数十家农业合作社、数千户种植户从中受益,实现收入翻倍。

崔建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业、立足农村、服务农民的职责与使命。“我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这片土地大有可为,我要为这份事业干上一辈子。”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崔建华大步向前,朝着他的初心继续奋斗着。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