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二十大代表风采

【二十大代表风采】原贵生:带领群众谋共富

  秦晋交界、黄河岸畔,有一个名为龙门的小山村,因“大禹凿龙门”“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而闻名于世。
  上世纪初,又因人多地少,“穷”闻当地。进入新时代,龙门村“富”名远扬,以固定资产32亿元、年产值35亿元、人均年纯收入超3.7万元等一个个亮眼的成绩,以及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项项分量十足的荣誉,成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
  谈到龙门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鱼跃龙门”奇迹,龙门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龙门集团董事长原贵生说:“从1996年担任龙门村党委书记那一刻起,我就把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初心使命,千方百计把大家聚在一起,带着大家一起干,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誓言如铁,原贵生时时牢记、用一生践行。

举起一面旗帜

  原贵生常说:“你心中装着几分群众,群众就给予你几分支持。”
  龙门村口粮田位于涧河下游黄河滩涂,多年来受涧河行洪影响,十年九涝,常常颗粒无收。1996年,村党委决定开工修建涧河大坝。一天深夜,突降暴雨,涧河水位暴涨,大坝决堤,原贵生第一个跳进决堤口,党员干部也一个个跟着跳了进去,大家手拉手组成人墙堵住决口,筑起大坝,保住了收成,更赢得了群众信任。
  从原贵生跳进洪水的那一刻起,全村干部群众就明白他们选择了一个多么难得的“领头羊”:灾难来临,他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面,用一种无声但最有力的命令,把党员干部凝聚成最坚硬的抗洪之桥,护佑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过节,他选择牺牲小家,把节日过在了车间里、矿山上,过在了排查风险、解决问题中。
  村民们换房换车,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原贵生却始终保持着节俭品格和奋斗激情,以实际行动在龙门大地树起了一面共产党员的鲜红旗帜,赢得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深耕一方土地

  “龙门的出路在哪里?”一路走来,原贵生始终在探索兴村富民的道路。
  龙门村地处黄河龙门大峡谷的禹门口,人多地少、地势偏远的实际条件,让原贵生坚定了深耕一方土地、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念。
  1996年,新一届村党委成立,原贵生发动群众入股,兴办集体企业,他大胆创新经营体制,带领龙门村实行集体、个人、联户、股份共同参与的“四轮驱动”混合经济模式,从单一焦化向电、旅游、运输、铁路发运等方面滚动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原贵生始终紧跟国家产业调控政策,带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逐步由粗放型向技术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社会和谐型转变,实现了绿色健康循环发展。
  如今的龙门集团,已形成煤焦化、建材、房地产、旅游业等七大支柱产业,构建起“焦化—化工—建材—运输—旅游—房地产—干熄焦发电”等3个循环经济链条,被确定为山西省“循环经济示范点”,名列山西省“企业百强”。
  2020年,集团投资30亿元,实施172万吨/年大焦化配套焦炉煤气制LNG及35兆瓦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龙门村高质量转型发展华章日新。

收获一树果实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叫富。”几十年来,原贵生始终坚持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我们住的是花园式楼房,人人有工作、家家都富裕,老人月月能领钱、医保全部能报销……”走进龙门村,日子富足,幸福的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
  32栋住宅楼,助民安居;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情暖晚年;养老、医疗保险全部集体买单;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领取500元—650元养老补贴;持续为优秀学生发放助学奖励……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龙门村逐步建立健全生活保障机制,村党委承诺的“五个一”惠民工程年年在落实,从未间断过。
  如今,依托集体企业,龙门村村民上班挣工资、入股享分红,人均年纯收入超过3.7万元,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一个普通村民,真正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兼顾发展的同时,龙门村坚持植绿播绿,先后完成了黄河滩万亩防风林带建设、禹门口湿地公园和黄河风景区建设,黄河滩千亩耕地也实现了方田林网化。红火的富民产业、百姓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一树丰收果实。
  大河奔涌,党旗猎猎。原贵生带领3800名龙门民众,劈波斩浪、勇立潮头,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变成活色生香的现实。

  张海鹰 原青昌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