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刘氏老鼓:铿锵鼓乐奏响时代新韵

 □ 文/图 本报记者 陈艳华

我市流传着“黎城老鼓、长子铜锣”的民谚。黎城县程家山镇范家庄村“刘氏老鼓”技艺精湛、工序复杂,无论从选皮、选木料,还是制作鼓身、鼓面,都彰显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1020日,记者来到范家庄村,见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老鼓”技艺传承人刘建军,听他讲述制鼓的故事。

“刘氏老鼓”制作技艺已有百年历史,刘建军的曾祖父刘旦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1899年,当时村里新盖的龙王庙竣工后,缺一面祭祀用的大鼓,刘旦被大伙儿推荐制鼓。他设计好鼓的图样,又托人买好牛皮,并到顺德府向有名的师傅学习熟皮手艺,返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终于制作成一面大鼓。于是范家庄村刘旦会做鼓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黎城盛行上党落子,用鼓很多,一时间刘旦名声大震,方圆几百里的戏班几乎都用上了范家庄的“刘氏老鼓”。

经过四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改进,“刘氏老鼓”以其音域宽厚、发音响亮、灵敏度强,同时能经受强烈的气候变化而音质不变等特点,深受客户和内行的欢迎。2011年,“刘氏老鼓”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氏老鼓”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分为制作鼓身、鼓皮、蒙鼓、调音、上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还有很多小程序。刘建军详细介绍了制鼓的过程:首先买来黄牛皮,经过削皮、晒干、钻孔等处理,再把牛皮固定在鼓壳上,用专用工具将牛皮扩张绷紧,保证鼓的音质。其次是准备鼓身。从山上砍来木头,以椿木为佳,将木头扯成板状,再拉成块状,根据鼓的大小,刨成一个个尺寸相符且弧度相同的小鼓板,把它们沿缝隙黏合到一块,鼓面就制作而成。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张弛有度,操作者必须眼到、手到、心到。接下来就是蒙鼓和调音,把鼓皮蒙在鼓身上后,用力“顶”牛皮,使其弹性得以拉伸,接着就是敲击鼓面、调节鼓音,然后再把鼓皮固定在鼓身上,最后一步上漆,经过这些复杂的工序,一面大鼓才算制作完成。在刘建军看来,传统制鼓艺人把制鼓当作一门艺术,把每件作品都当作艺术品来做。

刘建军从小耳濡目染,不但继承了家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在实践中潜心研究,不断改良,使这门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如今,刘建军制作的牛皮鼓种类丰富,有挎鼓、书鼓、玩具鼓及各种威风鼓,主要销往各地乐器店,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中。这些鼓最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最大的直径达到2 米多。大鼓敲起来声闻数里,小鼓一敲余音缭绕。“刘氏老鼓”因是纯手工制作,刘建军每年只能制作100多面。

“鼓的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需要长期学习和磨炼。”刘建军告诉记者,现在他开通了网络平台,想通过短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刘氏老鼓”,学习制鼓技艺,希望将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百年“刘氏老鼓”的鼓声愈发响亮。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沁源县城南集贸市场即将投运
  2. 黎城县黎侯镇 榜上有名
  3. 以雪为令 全力护航农业生产安全
  4. 壶关县入选山西省文旅康养集聚区
  5. 潞城区潞华街道党建引领合力共创洁净生活环境
  6. 潞州区东街街道市场监管所获评“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7. 关怀送真情 慰问暖警心
  8. 等天好路顺 来这里摘草莓吧
  9. 一天救助两辆外地货车脱险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