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头条

书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治篇章

5.jpg

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后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清岸绿、美景如画。本报记者张国平摄

□本报记者王宏常珍珍徐姗

“要弘扬太行精神,继承和弘扬老区优良传统,拿出当年八路军的那种精神、那种气概,坚持用革命精神滋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

一个个定向领航的难忘时刻,一幕幕情真意切的温暖画面,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最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山西。2017年6月、2020年5月、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5年3次来到山西视察调研,为我们阔步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五个先行”到今年省两会的“三大任务”,省委对长治的发展定位愈发清晰,擘画愈发深远。

牢记领袖嘱托,按照省委要求,长治弘扬太行精神,勇担历史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聚焦转型发展、安全稳定、民生保障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奋力书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延展深度的长治篇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这是拓展广度的长治篇章。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人民谋幸福,这是饱含温度的长治篇章。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2311亿元,比五年前翻一番,增速11%,总量和增速均排名全省第2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24亿元,是五年前的2.3倍;

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全省第一;

产业转型发展先后五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三项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通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

2022年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3.6%,增速居全省第2位,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回首来路,踔厉奋发的足迹历历在目,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长卷如画。

转型成势   加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

开创数字经济“新蓝海”,开拓万物智联“新天地”。

走进长治高新区翟店工业园,新高地数智未来城引人注目。这里拥有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标准厂房;这里建有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目前,康运达控股(山西)有限公司、山西富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已强势入驻新高地数智未来城。

从数字化“智能工厂”到“未来工厂”,从“企业上云”到“产业大脑”,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助推长治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集群发展。

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长治找准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结合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毫米见方的小芯片,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光,就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北京冬奥会期间,一款搭载这种芯片的包裹消毒机投入使用。仅仅数秒时间,消毒机内密布的5000颗深紫外LED芯片,就能“秒杀”快递包裹表面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

这款包裹消毒机,由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除了8台包裹消毒机,同时在奥运村、国家体育场上岗的,还有3台智能消毒机器人、15台空气消毒机。从我市引进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晋闽团队,组建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全市半导体光电产业已形成集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显示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产值占全省95%。“紫外光谷”正成为我市的新标签。

加快“两化”,融合“两链”,“链”出新兴产业发展新气象:光伏产业形成上游原材料制造、中游光伏产品生产、下游光伏发电应用的全产业链,产值占全省53%;医药健康产业形成“医、养、健、食、管”大健康全产业链,产值占全省50%;加快构建贯通制备、储运、应用的氢能产业链;打造从计算机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信创产业链……新兴产业不断长“高”长“大”,蔚然成林;新兴产业链条不断上“探”下“延”,建圈集群。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11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0%,新兴产业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主引擎”。

对标“两线”,推进“双控”,数据印证传统产业发展新变化: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8%;焦化企业“上大关小”迈出坚实步伐。潞宝建成锦纶短纤维项目,实现“炭中抽丝”技术,全球首创;潞安化工通过建设高端开放的创新体系,延伸“煤制油”产业链,开发出5大类、54个品种、270个型号的煤基合成化学品……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传统优势产业在绿色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业蹄疾步稳,阔步新高度:组建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八个工作专班,开展消费提质扩容、金融提振赶超等十大领域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成立29家煤炭销售公司,覆盖全部煤矿企业;成立6家网络货运平台,入网车辆10.7万辆;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已入驻首批商户。平台经济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5%。服务业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

从底气足,到势头好,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年,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中药材面积达到148万亩,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完成247亿元、增长110%,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省农业生产托管现场会在长治召开。发展特优高效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加快发展,大力扶持小杂粮、设施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了沁州黄小米、黎城核桃、壶关旱地西红柿、上党高粱,以及上党党参、连翘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牌。

“两翼齐飞”聚合力,产业转型成大势。长治勇做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书写了气势恢弘的精彩答卷,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民生聚势  夯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根基

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发展所需、人民所盼,补短板、提内涵,向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迈进。

不断延伸的道路丈量幸福的长度。

围绕构建“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长治进一步优化重塑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集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公路建设蹄疾步稳。规划实施了以国道208线(一纵)、309线(一横)和国道环线公路(一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项目15个,全长112公里的国道环线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试通车运行。

铁路建设一路高歌。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长临高速、黎左高速、长邯高速、长治一临汾高速公路长子连接线建成通车;黎霍高速施工正酣;长治—安阳城际铁路、长治—延安—兰州段高铁前期工作紧锣密鼓。

航空建设乘势起飞。长治王村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运,总机位数9个,廊桥7部,累计通航城市达到27个。

打通城市“动脉”,搭建道路骨架,为城区发展“舒筋活络”,一个个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长治城市建设大棋盘上落子如飞。

以高铁东站为中心,漳沂街、安泽街、潞泽街、东环路下穿通道“成环成网”;东南外环沿线,北环街、捉马大街、太行东街的三座跨线桥横空飞架;安阳互通立交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长北干线的下穿通道和上跨桥形成立体交通,成为进出高新区、滨湖区、老城区的快速通道;潞阳门路建起全市最大跨线桥;滨湖大道(迎宾大道至捉马西大街路段)建成通车;高新大道通衢惠民,形成连接“东山西水”快速通道。

推窗见绿的景致涵养幸福的品质。

漫步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荷风送香、水光潋滟;奔跑于坐落在市区商业圈的市体育公园,闹中取静、绿草如茵;徜徉在保宁门街游园,廊架雅致,绿植有致……

循生态优先、行绿色发展,长治不断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大手笔实施城市游园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小区域,形成沿街开放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游园绿地和口袋公园,全力打造河畅景美的生态空间,让群众“转角遇到美”。

有机更新的细节彰显幸福的厚度。

优质教育惠及群众。2021年,长治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12个实验区之一,入选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全国试点,山西唯一。学前教育、农村教育条件持续改善。

产业强基拉动就业。技能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市场主体、扩大岗位储备、提升技能培训效能、鼓励创业带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让“饭碗”越端越牢。

兜准兜好民生底线。省内率先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积极探索完善“公立医院+养老服务”等多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撑牢百姓“健康伞”。

文化惠民成果丰硕。创作推出话剧《纪兰故事》、上党梆子《半条棉被》等一批红色剧目,新增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8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省保”单位总数跃居全省第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工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群众体育大中型场馆县级覆盖率达91.6%,均为全省第一。

城建提档生活提质。地下管廊取代城市上空的“蜘蛛网”,店面门头规范有序,赏心悦目。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长治将形式多样的雨水收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场所,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

改革蓄势  激发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力

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

长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开发区改革更加深化——

开发区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为了让企业项目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长治不断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服务方式,畅通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赋予开发区1901项市县行政管理权限,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园区”。

“代办”贴心,企业省心。“我们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生产经营提供全周期‘终身制’代办服务。”长治高新区投资促进部部长肖金山说,企业只需将所需材料打包交付,就有专人帮助办完企业开办相关事项,一次对接,全程通办。

“放管服”改革更加优化——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

在长治,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聚焦行业监管职能,重点从推进审批事项划转、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推行证照分离改革三方面发力,简政放权,塑造便捷透明的政务环境。

出台《优化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专项改革措施三十条》,审批事项、审批环节、证明材料、审批时限分别压缩31%、58%、78%、83%,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办率达98.3%,10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立足企业开办全周期,实行企业开办7部门协同办理,时限最快压缩至半天,推出惠企大礼包,全程提供免费服务……让创业者安心、舒心、省心。

更精准、更彻底地“放”,“放”出更高便利度;更到位、更公正地“管”,“管”出更高公平度;更便捷、更优质地“服”,“服”出更高满意度。

创新驱动更加强化——

市场主体倍增,市场活力增强。长治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财政投入投到关键处,财政金融合作引向深入,政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市场主体成长培优肥沃土壤,市场主体达到25.6万户,新增“四上”企业677户、大个体企业72户。

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迸发内生活力。抓改革、促创新,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15.6亿元,新培育“小升规”企业14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出口增长93.1%,全省第一;建成“山西智创城NO.5”,新培育2家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成国家煤基合成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

“拴心留人”更加细化——

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深化省校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成果500余项。

时光年轮刻下奋斗足迹,历史巨手翻开梦想新篇。

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岁月不居,其景日新。迈步新征程,长治正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即将抵达越南首都河内
  2.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抵达河内 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3. 习近平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5. 独家视频丨越南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到访
  6. 习近平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7. 时政快讯丨习近平出席越共中央总书记举行的欢迎仪式
  8.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
  9.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抵达河内开始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10. 时政新闻眼丨明年中国经济怎么干?这场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