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黄欣宇
迎着暖阳,走在潞州区紫金街道桃园村主路上,柏油马路干净平坦,路边商铺整齐有序,一串串火红的灯笼映入眼帘,到处喜气洋洋。
馒头铺子里,笼屉一层层堆叠扣紧,码放得整整齐齐,白色的蒸汽从缝隙中袅袅升腾,揭开盖子,带着麦香的热气喷涌而出,一个个圆润饱满、白白胖胖的馒头乖巧地排列在蒸笼里。
“去年这里重修了路,又整治了环境卫生,店铺门口变得非常敞亮,顾客也比以前多了不少,收益也上来了。”店主景志宏一边给客人装馒头一边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以前的桃园村,主街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出行高峰时段经常堵车,垃圾随地乱扔。
去年以来,桃园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清理生活垃圾、美化村容村貌、健全管护机制为抓手,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重新铺设主街道路,从8米拓宽至12米,过往车辆畅通无阻。修建背街小巷,将平坦的道路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加装30余盏路灯,村民夜间出行更亮堂。修整人行便道,消除潜在隐患。清理东外环垃圾、修建围墙,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出门干净多了,也更安全了。”村民刘大姐喜笑颜开。
为长期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村两委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分组协作、分片包干,定期清理户外广告、卫生死角,划定商户经营区域,并安排工作人员上街巡查,劝导车主规范停车,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我们还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入户宣传等方式,增强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尤其是临街店铺,现在都能把自己门口收拾干净。”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红说。
前不久,村两委还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将村民履行环境卫生职责情况与村民福利挂钩,加强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村民们自觉履职、互相监督,整个村庄从里到外整洁有序,焕发出盎然生机。
“街道整洁了,顾客多了,我再把店铺重新装修一下就更好了。”景志宏说着自己的计划,满是期待,“希望今年生意更加红火。”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