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长治故事

张学义:泥塑彩绘成就奋斗人生

一支画笔,一盘颜料,一张脸谱模型,张学义静坐桌前,精心描绘着手中的戏曲脸谱。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室内,映衬着满壁神情各异、色彩鲜明的脸谱栩栩如生。“将戏曲脸谱做成艺术品,使其在民间以工艺品形式流传,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传统文化推广形式。”随着最后“点睛之笔”的完成,张学义手中一张生动鲜活的戏曲脸谱呈现在众人面前。

1975年,张学义出生于黎城县程家山镇北流村。村中传统手工艺人多,而且无论老少都能唱两句地方戏曲上党落子。从小听着外婆唱的上党落子长大,年幼的张学义耳濡目染,对地方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更对戏台上演员的扮相、服饰着迷。

“父辈一直从事木雕和彩绘的营生,所以读大学时我就选择了工艺美术设计,希望有一天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让家乡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回想起创业时的情形,张学义坦言将地方文化与传统技艺相融合,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2003年,大学毕业后,张学义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创办工作室,开始潜心研究泥彩塑技艺。

万事开头难。原本信心满满的张学义发现,想将戏曲脸谱制成泥彩塑工艺品,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那段时间,他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工作室,回家常常已是深夜。当时条件艰苦,冬天冻得手都肿了,但他只想着用炉火把泥塑烤干。”再次回忆创业之初的情形,张学义的爱人李严波眼中泛起泪水。

参加高校艺术培训、向当地手工艺人请教、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历经7年学习研究,克服资金与技术上的难关,张学义将戏曲民俗文化理论与工艺美术技艺相融合,利用彩绘浮雕刻画出惟妙惟肖的戏曲人物形象。随着技艺日臻成熟,2010年张学义制作的浮雕彩绘戏曲脸谱正式投产。次年,他组建了黎城四品民间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并专门成立研发团队,力求把这门技艺做细做精。

“浮雕彩绘戏曲脸谱形象逼真、表情生动、姿态自然,每个都个性鲜明、色彩绚丽,这些脸谱包含了多种美学元素,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体验。”作为一名上党落子爱好者,乔慧波对张学义制作的脸谱赞不绝口,“这门技艺的推广无疑会为地方戏曲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开扬新道,不废古流。凭借多年经验,张学义创新采用多味名贵药材及各种天然干花瓣按比例混合制作泥塑,使传统天然香品与手工技艺完美融合。“经过升级改造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纯天然制作而成的泥塑彩绘作品融入情感和文化元素,更易被市场所接受。”张学义介绍,如今公司线下体验店和网络平台同步销售,带动60余人走上创业道路,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近年来,张学义创建了非遗技艺创新工作室,不仅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研发和工艺积累方面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工艺制作人才,解决了当地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态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实现向新材料、新功能、新技术、新产品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艺美术文化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把“传统”当“前沿”,从“跟跑”到“领跑”,张学义在传承、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泥彩塑技艺的路上坚定前行,其创作的《百副上党戏曲脸谱》《十二生肖守护佛》《黎侯虎》《生旦净末丑》《民俗人物》等极富地方民俗特色的泥彩塑作品,多次获省市金奖,并获得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张学义又喜获山西省“三晋工匠”年度人物提名奖。他说:“人生像一支画笔,精彩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提及未来,作为黎侯彩雕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学义希望以后能为工艺美术和非遗技艺贡献更多力量,让更多人通过泥彩塑了解黎城当地传统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整治人居环境 共建美丽乡村
  2. 枣烟村小米“出圈”记
48小时  热点新闻
  • 让改革成果惠及全民
  • 习近平和广西的约定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第二季丨平江古街
  • 热解读|总书记为何特别关注这个“港”?
  • 时政微纪录丨情系八桂 大地飞歌——习
  • 习近平就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逝世向科威
  • 全链培养乡村直播电商人才
  •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
  • 广州发现汉至明清时期遗存 清理遗迹约9
  • 微视频丨开放映未来
  •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